2025届本科毕业生:
根据《关于做好2025年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和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评选工作的通知》,现将学院2025届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及后续工作安排通知如下。
一、答辩前期准备
1.符合答辩条件的学生可以进行答辩。答辩条件为同时满足以下三项:
(1)已完成论文管理系统中各项材料的提交(选题报告、中期检查、查重稿)。
(2)通过论文重复率检测。检测结果不超过20%。
(3)指导老师在系统中完成打分及评语。5月16日下午5:00前,指导老师登录论文管理系统,完成论文评审工作,在“导师评阅学生”中撰写评语并打分。打分后学生可登录系统自行下载表格并打印《指导老师评语及打分表》。
(4)学生准备《答辩记录及打分表》。答辩前3天,学生需提前准备《答辩记录及打分表》(见附件),将表格电子版中前期内容信息准确填写完整(前期内容应包括学院、系别、专业、论文题目、个人信息、指导教师给分、答辩委员会名单、“查重”检测结果的文字复制比这几项内容;答辩委员会主席指导的学生,在“答辩委员会名单”中的答辩主席要写本组第二位老师,即把第二位老师写在第一位)(一定要确保格式准确,保证打印出来是正反面一页纸)。需要纸质版还是电子版《答辩记录及打分表》,由各组答辩记录人决定,至少答辩前3天记录人(或通过教科办)会告知各组同学如何将表格以纸质版或电子版方式提交。
注:《答辩记录及打分表》的“查重”检测结果,如果一次查重已经通过,则只写学生本人第一次查重结果;一次查重没有通过,经修改后二次查重通过,则需在表格相应位置分别填写一次、二次查重结果。
2.确定答辩安排。
(1)4月下旬,教科办与各系确定答辩小组分配。
(2)4月30日前,确定各答辩小组(答辩委员会)人员组成、答辩时间安排。每组答辩委员会设主席(组长)1名(本人指导的学生答辩时,不得担任主席),秘书1名(不得由学生担任),答辩记录人1名(可由在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等兼任,但需由秘书负责把关签字)。各答辩组确定答辩秘书及答辩记录人、答辩时间安排、在线答辩使用平台及信息,报教科办汇总。教科办将答辩安排报教务部。
学院各系各组答辩时间为: 5 月19日—5 月28日之间。不得提前进行答辩,如有特殊情况需提前安排答辩,通过教科办向教务部申请,获得批准后方可进行。
(3)5月中旬,教科办陆续将答辩分组和答辩时间信息发布至政府学院网站“本科生教育-毕业管理”栏目中。
3.答辩方式。
采用线下答辩方式。具体答辩方式及答辩顺序由答辩小组确定,由答辩秘书(记录人)提前发布至各答辩小组。
无特殊原因,学生应到场答辩。如实在有特殊情况(主要为“学生若在第八学期参与学校审核通过的校际交流等活动”这一情况类型),则需向教科办及答辩组长申请线上答辩,获得批准后方可进行(5月18日下午5:00前,请申请线上答辩的同学,自行撰写线上答辩申请,注明原因,通过飞书发送至教科办焦学明老师或由学委统一组织收取后发送)。
4.答辩秘书(记录人)培训。
5月中旬,教科办依据各系答辩安排,在毕业论文管理系统中分组,并对答辩秘书(记录人)进行答辩工作培训。将发布《毕业论文答辩注意事项》,组织学习毕业论文系统中答辩记录及打分表的填写方法。
5.准备答辩材料
答辩学生应至少提前3天将毕业论文电子版(论文应包括封面、声明页)发送给答辩委员,并将论文打印放到每位答辩委员的信箱中。答辩记录人(或教科办)提前3天与各组同学联系,告知收取《答辩记录及打分表》的方式(提前发送电子word版或现场提交一页正反面纸质版)。答辩形式(发言时间、是否制作PPT等)由各个答辩组规定。需至少提前3天由答辩秘书(记录人)告知答辩学生。
二、答辩主要流程
1.答辩前一天,每组答辩学生应派学生代表来学院教科办(学院203办公室)领取答辩用条幅。
答辩前20-30分钟,答辩学生及答辩秘书(记录人)应到答辩现场,布置会场。
2.答辩开始前,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委员会成员组成,简要介绍答辩流程。
3.学生按照答辩顺序,就论文的研究内容、分析方法、研究结论、创新点及研究收获等进行报告,时间各组掌握。答辩委员会委员分别对毕业论文内容进行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应简明扼要。
4.答辩结束后,立刻进行投票讨论。答辩委员与答辩记录人留在答辩会场,答辩学生先行离开,答辩委员会组织内部会议。答辩委员会对学生论文的学术水平和答辩人的答辩情况进行评议,就是否通过论文答辩进行表决,确定学生论文成绩,确定本场最优秀论文。成绩一律采用百分制,按照学校规定,毕业论文优秀率控制在本组的30%,良好率控制在50%,成绩呈正态分布,各组要严格按照给出的比例操作,宁缺毋滥。
5. 宣布表决结果与决议。投票结果统计后,答辩秘书(记录人)通知答辩学生回到会场。由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表决结果,宣读答辩委员会决议。
6. 答辩过程全程记录。答辩记录人应如实记录答辩过程。需要对答辩全程(答辩委员内部讨论时除外)(含宣布投票结果)进行录音录像(会场基本都有自动录像,因此不用再单独准备录像设备)。答辩结束后,答辩记录人需在《答辩记录及打分表》中录入答辩情况、答辩决议及答辩成绩,同时在毕业论文系统中录入相关内容。
具体流程细节,以各答辩委员会的最终安排为准。
三、学生答辩通过后相关安排
1. 毕业论文评优。各系自行组织评审,在6月10日中午12:00前将优秀论文名单报教科办。6月13日前,完成全院本科优秀毕业论文评审工作,教科办将优秀论文相关材料上报教务部。(推荐参评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数量不能超过应届毕业学生总数的3%)
2. 答辩结束后,视指导教师要求,毕业论文可能再做修改(由于之后还会再次检测,查重率要始终保持在20%以下)。预计5月29日-6月6日,学生个人将最终定稿的毕业论文纸质版提交至教科办,教科办会做形式审查,不合格者退回修改。连同定稿论文纸质版一起提交的纸质材料,还应包括一系列表格(具体内容及装订顺序请见附件)(这些表格中需要导师签字的部分需要补充完整)。6月7日前,将最终版的论文上传至毕业论文管理系统中。同时请各班学习委员汇总本班同学的论文最终电子版(Word完整版,以“学号-姓名”命名,例如:“2012745-张三”),发送至:jiaoxueming@nankai.edu.cn。
3.完成毕业论文。6月20日前,学院将向教务部提交《南开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情况分析表》和本科毕业论文电子版文件最终版。
四、其他
1.加强督导。学校教务部和学院将进行督导,确保答辩程序规范,保证答辩质量。
2.如遇特殊情况,通过以下流程上报:各答辩委员会及时将情况向教科办报告,教科办及时予以解决;若无法解决,将上报教务部协调处理。
3.联系方式
学院教科办联系人:焦学明
联系电话:23508391
邮箱:jiaoxueming@nankai.edu.cn
附:
2025届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分组安排
(动态更新中)
社会工作 |
组别 |
答辩组成员 |
总人数 |
答辩学生 |
答辩日期 |
答辩时间 |
答辩地点 |
第一组 |
郑广怀 杨慧 刘清华 蔺文钧 黄凡 |
9 |
许琳婧 鄂英超、洛珍 阿旺拉姆、周静、傅懿颖 索朗普赤、扎西卓嘎 杨缘富 |
5月22日 |
下午1:00开始 |
学院221 |
第二组 |
朱荟 黄晓燕 杜平 郑飞北 王志友 |
9 |
钱隆 赖美伊、洪鸥麟 李圣洁 成晚情、苏吴德 郝妍 刘浩宁、旦增多吉 |
5月27日 |
上午9:00开始 |
学院324 |
合计 |
|
18 |
|
应用心理学 |
组别 |
答辩组成员 |
总人数 |
答辩学生 |
答辩日期 |
答辩时间 |
答辩地点 |
第一组 |
李强 王崇颖 刘洪志 付春野 |
12 |
梁士博、郭怡辰 潘锴韬、肖雨婧 单依雯、谢田橙 黄帅、李丁怡 彭紫灵、阿力木江·吾布力卡斯木 李艾馨、黄珊珊 |
5月22日 |
下午2:00开始 |
学院219 |
第二组 |
吕小康 周详 陈浩 刘文理 李霞 |
13 |
罗智烨、高雅、曹昱卓 康子仪、牛毅汝 薛茎申 贾静雯、赵雨禾、李书懿、杨彦彬 严雪妮、黄之怡、陈伟鑫 |
5月20日 |
下午1:00开始 |
学院325 |
合计 |
|
25 |
|
|
|
|
社会学 |
组别 |
答辩组成员 |
总人数 |
答辩学生 |
答辩日期 |
答辩时间 |
答辩地点 |
第一组 |
马伟华 袁同凯 刘华芹 张龙 |
10 |
张爱悦、陈莎莉 蔡心怡、杨锶源、陈进之 刘思钰、刘晓、陈宇轩 郭佳、赵荣卉 |
5月20日 |
下午1:00开始 |
学院324 |
第二组 |
赵万里 王琰 谭宏泽 王建光 |
10 |
杨毓馨 丰瑞东、赵嘉梦、鄂嫩莎娜 张彭毅颖、潘怡羽、王啸 陈大恺、宗蕊蕊、黄思颖 |
5月21日 |
下午1:00开始 |
学院144 |
第三组 |
宣朝庆 刘集林 司文晶 于佳煖 |
10 |
樊若煊 覃丽颖、赵红艳 包清秋、谢羽桐、植棚梣 谢舒怡、查伟琪、向丹 钱樊佳 |
5月20日 |
上午9:00开始 |
学院325 |
第四组 |
张文宏 黄旭涛 曹爱华 |
10 |
朱美泽、马逸珊 马思雨 廖智立 李由、张悦怡、粟佳 杜天怡、赵天放、冉禹睿 |
5月21日 |
下午1:00开始 |
学院302 |
合计 |
|
40 |
|
|
|
|
附件:1.
答辩记录及打分表模板.docx
2.
学生提交论文材料清单(纸质版).docx
3.
南开大学毕业论文评分标准.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