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为帮助社会学院研究生新生更好适应学术生活,深化同学们对科研道德和学术能力的认识了解,社会学院邀请了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副教授王淼为同学们开展了科研道德和学术规范讲座,为同学们未来的学术道路提供了有益的建议与指导。
王淼从南开人熟稔于心的“爱国三问”讲起,亲切询问现场同学来到南开对自己的期待,“希望自己的答卷是60分或以下,还是85分或者更高”。虽然测量指标和评价标准不一而足,每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衡量。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客观尺度,做到了不一定加分,一旦违背却直接意味着不合格,那就是学术道德规范,这是不容冲破的底线问题。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和相关规范条例的不断完善,我们必须首先深刻认识到突破学术底线的后果——对苦读多年的自己,意味着追回学位,面临公示;对敬爱的导师和各位师长,意味着一系列连带责任;对培养自己的学校和社会,意味着学校荣誉和学术公信力的损失。
随后,讲座以学术造假、学术剽窃、隐匿学术事实,虚假学术宣传、学术侵权和不守科研伦理规范六个篇章展开,详细举例说明了同学们在科研道路上可能面临的道德规范挑战,以此劝诫同学们在学术之路上一定“考虑长远,不要为自己挖坑”。
最后,王淼总结道,同学们走到这一步都历经艰辛,一定要坚守底线。她为同学们推荐了刘军强教授《写作是门手艺》和李连江教授《不发表就出局》这两本南开校友的著作,两本书分别论述了科研写作的术与道,建议同学们参考翻阅,并衷心希望大家都能学有所成,为社会做贡献。
通过本次的讲座,同学们不仅对学术道德规范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还对科研生涯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大家进一步明确了在学术研究中必须坚持诚实守信、严谨求实的态度,避免抄袭、剽窃等不端行为,为他们未来的学术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案/范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