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1日,南开大学社会学院举办了庆祝南开大学建校105周年的学术报告会。受南开大学社会学院邀请,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教育部领军人才项目特聘教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周晓虹教授进行了一场学术讲座。他以“变革时代的知识建构与话语叙事——以40位社会学家的口述史为例”为主题,深度剖析了中国社会学人致力于社会学中国化的不懈努力,特别是现代化浪潮下中国社会学发展进程中的现实基础和文化自觉。讲座由社会学院吴帆教授主持,学院师生近百人参加,全场座无虚席。
周晓虹教授在讲座中引用了马克思的观点,强调社会学知识建构必须回应时代挑战。他回顾了中国社会学在20世纪30年代面对农村衰败和饥饿问题时的发展,并提到以费孝通为代表的社会学家,将“志在富民”作为投身社会学的内在动力,推动了社会学的本土化进程。周教授阐述了社会学中国化的三个层面:适应性改造、国际接轨和创新知识,强调了将外来知识本土化并赋予其中国精神特质的重要性。他根据40位社会学家的口述资料,说明了他们致力于将本土的“特殊性”上升为一般性理论,创造出能够涵盖中西经验的新理论框架,彰显了建构中国学术主体性的强烈愿望。
周教授强调,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变革为中国社会学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促进了学术主体性的形成。他提出,文化自觉要求学者深刻理解本民族文化,并在学术实践中为人类知识作出贡献。他指出,集体经历对知识生产过程的重要影响。最后,周教授对社会学界的代际传承和学术创新提出了见解,呼吁加强学术交流,推动中国社会学的发展。
吴帆教授在总结中精炼地回顾了讲座的核心内容和思想精髓,对周晓虹教授的深刻见解和精彩分享表示了高度赞赏和诚挚感谢。这场讲座不仅加深了师生们对中国社会学发展的认识,也为学院师生带来了丰富的学术启发和精神激励。
文稿;高旭瑶、杜平
照片:韩旭冬、高旭瑶
审核:吴帆、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