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张爱悦 朱博晨)4月29日,南开大学社会学院首届学科文化节启动仪式上,院长张文宏教授以《发挥社会学的想象力:科学认识和建设美好社会》为题,为全院师生带来了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启发的学术讲座。作为首届文化节的首场专业讲座,张文宏教授紧扣社会学经典理论与学科使命,引导学生以专业视角洞察社会现实,在场同学反响热烈。

张文宏教授以社会学家C·赖特·米尔斯的经典著作《社会学的想象力》为脉络,系统梳理了米尔斯对当时社会学界“五种偏向”的批判。一是宏大理论的片面性,米尔斯以帕森斯《社会系统》为例,指出其过度依赖概念演绎而忽视历史动态性,缺乏系统性的经验研究。二是抽象经验主义的局限,阐释了米尔斯对当时抽象经验研究陷入方法论教条,忽视社会问题实质的批判。三是形形色色的实用主义的盛行,指出了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双重实用性困境。四是科层制气质的异化。五是科学哲学的教条束缚,强调社会科学研究需警惕将自然科学范式机械移植至社会科学的教条倾向。

针对上述五种现象,米尔斯提出了几种召唤:一是要关注人类的多样性,张文宏教授结合当前特朗普政府对全世界挥动关税大棒说明了忽视人类多样性的弊病,并呼唤跨学科的研究。二是对历史资料的运用,强调从正确的历史观进行社会科学研究。三是关于理性和自由的关系,认为自由的个人是理性之载体的观念,自由不能脱离理性而存在。对此,张文宏教授也向大家推荐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苏国勋教授的《理性化及其限制》一书。四是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张文宏教授指出应该辩证地看待社会学研究的“价值中立”立场,同时提醒学生们注意其历史局限性,强调南开学子应将南开“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办学理念贯彻到自身的学习和研究之中。
结合中国社会现实,张文宏教授通过具体案例阐释了“社会学想象力”的当代价值。首先,他提到了个人困扰与公共议题的关联与转化,以当前城乡二元结构现象为例,指出需从结构层面剖析个体面临的就业和升学困境。而后,他强调了历史与现实的动态分析,如在分析中国当代的社会现象时,需将其置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城乡一体化、中国式现代化等历史脉络中理解。最后是微观经验与宏观结构的互动。他引用外卖骑手的困境,说明其不仅是个人劳动强度问题,更是算法系统和资本逻辑对人性的异化。在提问环节,社会学院学子就跨学科发展、学术与现实关系等与张文宏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

讲座尾声,张文宏教授勉励学子,社会学不仅是解释世界的工具,更是改造世界的行动。期待南开社会学子在本届文化节中,既能探索感知社会责任,也能用扎实调研回应时代叩问,成为兼具理性精神与人文关怀的“新社会学人”。
据悉,本届学科文化节将持续至2025年5月下旬,期间将举办“群学杯”社会学类知识竞赛、社会工作案例大赛、心理小诗征集等系列活动,持续推动学术探索与社会服务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