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博士研究生的申请流程、科研成长路径与自我提升分享回顾

发布者:张爱悦时间:2025-04-29浏览数:

        4月25日,社会学院研究生会学术部于社会学院324会议室顺利举行“群学•领航|博士研究生的申请流程、科研成长路径与自我提升”分享会活动。本次分享会邀请到了国家奖学金获得者、21级社会学院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专业博士研究生吴佳峻作为分享嘉宾。吴佳峻从择校到材料准备详细介绍了申博的全流程,结合自身的经历分享了如何平衡科研、教学与实务,最后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深度解析告诉我们成功与挫折也会带给我们成长和收获。



        择校是读博的第一步,吴佳峻强调,要充分结合自身本科院校情况与研究兴趣,深入了解各高校专业优势与导师研究方向,才能精准定位。在申博材料准备上,简历需着重突出研究专长、经历和成果,论文发表不仅要数量多,更要质量高;研究计划则要有 “真问题意识”,围绕核心问题做好文献综述,合理考量研究方法、运用理论,确保逻辑清晰、观点有充足证据支撑。此外,专家推荐最好寻找研究领域相近的教授,外语水平证明也要紧密围绕研究计划和简历,为申请增添竞争力。


        当成功踏入博士阶段,如何在科研、实务与教学间找到平衡点,是每一位博士生的必修课。吴佳峻指出,学术训练需保持持续性与系统性。日常要坚持追踪领域内最新动态,通过广泛且深入的文献阅读,搭建起扎实的理论框架。经典著作是学术研究的基石,需反复研读、深入思考;同时,也要拓展文献阅读的广度,关注跨学科成果,为研究注入新的灵感。积极参与课题调研与学术会议,是提升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社会学与社会工作从业者而言,更要投身实践,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占据专业平台,通过举办讲座、参与社会服务等方式,推动学科发展,实现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吴佳峻以自身经历为引,生动诠释学术与生活的交融之道。他强调,学术生命扎根于平实生活,规律运动如慢跑、羽毛球,不仅强健体魄,更是保持健全人格与身心健康的关键,能为学术研究注入持久动力。


        面对学术,需摒弃急功近利,以坐得住 “冷板凳” 的定力深耕钻研。为人处世时,要理性把握个体与公共边界,常怀谦恭之心,在正视自身不足、欣赏他人长处中实现成长。同时,锻造强大且稳定的内心,抵御外界浮躁与利益诱惑,坚守学术底线与良知。此外,吴佳峻呼吁关注社会工作,因其与个体命运紧密相连,推动本土知识生产与话语建构,需要每个人默默耕耘,守护这份专业的纯粹与希望。


1DE84


        本次分享会,吴佳峻为社会学子呈上满满干货。从博士申请的关键要点,到学术生涯的平衡策略,再到成功挫折的经验启示,都为申博学子照亮前路。希望大家带着这些宝贵经验,坚定前行,在学术道路上不断探索,收获成长,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天津市海河教育园区同砚路38号  南开大学津南校区    社会学院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