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学之光 感恩同行——南开社会学毕业三十年校友返校座谈会举行

发布者:赖鸿杰时间:2025-10-26浏览数:

        金秋送爽,硕果盈香。10月19日,南开大学社会学院迎来了一场跨越三十载的深情相聚,来自全国各地的多名毕业三十年校友重返母校,在熟悉的校园里追忆青春岁月,共话南开精神对人生的深远影响,并纷纷表达愿以实际行动反哺母校的拳拳之心。


        当天下午,学院在校友们大学期间居住过的学生宿舍——文科创新楼举办座谈会。院长张文宏、副院长张宏伟出席座谈会,老教师代表侯钧生、白红光、郭大水、刘馨受邀一并出席。


        张文宏代表学院向返校校友致以热烈欢迎,并与在场教师、校友围绕学院发展战略与学科建设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与思想碰撞。其一,立足时代发展全局,系统剖析新发展格局下文科专业的战略定位、机遇挑战与破局路径,为文科专业高质量发展锚定方向;其二,聚焦学科生态构建,深入探讨拓展学科建设框架、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强化跨学科交叉融合的实践路径,旨在激发学科发展新动能;其三,着眼人才培养根本,辩证分析优化招生计划的战略必要性,明确学科点布局调整与内涵建设的具体方向,强调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量身定制精准化培养方案,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推动学院学科建设迈向更高水平、服务国家与区域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天津海河传媒中心今晚报文化新闻和特稿部主任、高级记者、南开大学1984级社会学系本科、1992级社会学系社会心理学硕士校友刘强表示,南开社会学不仅为自己跨界学习其他学科筑牢了坚实根基,更塑造了认知社会的思维“底层代码”,而一代代南开社会学人也正以专业所长活跃在社会各个领域,践行着母校的育人初心。面对久别重逢的昔日同窗,刘强校友深情呼吁,希望大家以此次重逢为契机,进一步加强联系、深化合作,更要常念母校培育之恩,主动回归母校怀抱,将个人发展与母校建设紧密结合,用实际行动为南开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山西省晋中市市委网信办主任,1991级社会学本科校友赵丽华,详细汇报了个人的职业发展历程,并将重点放在了晋中市的发展现状与丰富资源的介绍上。她特别强调,社会学与社会工作专业与民营经济、非公经济的发展有着深度契合的内在联系,能够为各类市场主体的规范化发展、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专业支撑。同时,她向学院师生发出诚挚邀请,热烈欢迎大家走进平遥、深入晋中,这里将为社会学与社会工作专业的学术研究提供鲜活的课题素材和丰富的实践资源,助力专业建设与地方发展实现双向赋能、共赢共进。


        捷劢克日能咨询(上海)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1991级社会学本科校友钱刚谈到:“社会学,究其本质是一门‘读懂人’的学问。在当下的工作与生活中,制度规范虽为行事框架,但单纯依赖其刚性约束,往往难以真正落地见效。而社会学所蕴含的洞察人性、解读社会的思维方法,能为我们搭建高效沟通的桥梁,帮助我们精准把握需求、妥当地处理人际关系,让各项工作推进更顺畅。这份专业积淀,早已成为我们应对复杂场景、破解实际难题的宝贵财富,彰显着独特的现实意义。”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1991级社会学本科校友李连成深情回忆道:“南开是一所充满人情味的母校,这份温暖始终萦绕心间。”他的发言围绕三方面展开:一是工作汇报,介绍国家发改委涵盖社会研究领域在内的十个专业研究所,并表态愿尽己所能为学院发展添砖加瓦;二是抒发感恩之情,感念母校的悉心培育与师长的谆谆教诲;三是送上诚挚祝愿,祝福老师们工作顺利、身体康健。最后,他动情强调:“南开社会学是我们的精神根基,无论走多远,这份学术滋养与家国情怀都将是我们前行的不竭动力。”


        郑州轻工业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1991级社会学本科校友行红芳感慨道:“如今在各类学术会议中,南开社会学系始终能发出掷地有声的专业强音。南开社会学早已在我们身上刻下深刻烙印,为我们构筑了坚实的精神家园。”她谈到,社会学教会我们如何认知自我与他人的联结,更赋予我们获取、分析资料的科学方法,助力我们理解世界、推动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同时她也指出,面对人口老龄化、AI时代冲击等新形势,社会学专业正面临转型挑战,未来需进一步聚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等核心领域,精准发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北京思迪传媒创始人、南开大学1992级社会学本科校友王军光真情流露:“作为南开社会学系的一份子,无论身在何方,我始终牵挂着母校的发展,渴望尽己所能为社会学系的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能量。”他特别提议,要进一步搭建起师生与校友之间的沟通桥梁,强化联动协作,让这份跨越时空的情谊转化为推动学科进步的强大合力。同时,他也暖心叮嘱在场师生与校友,健康是奋斗的基石,唯有保持强健的体魄和积极的心态,才能更好地深耕学术、拼搏事业,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共同为南开社会学的荣光续写新篇。


        农业银行天津河西支行党委书记、行长,1991级社会学本科校友康娟真切地表达了对母校与恩师的感激之情:“求学期间,老师们给予的悉心指导与无私关爱,不仅是我学业路上的明灯,更塑造了我的人生品格,这份温暖与教诲让我受益终身。”她动情分享,自己的家庭与南开有着深厚的渊源,一家两代人先后在这片沃土上求学成长,南开早已成为家族记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这份跨越时光的特殊联结,让她对母校的感情愈发醇厚绵长,也让她始终以身为南开人为荣,时刻铭记母校的培育之恩。


        针对校友们的深情分享与殷切期盼,侯钧生老师在座谈会上予以暖心回应。他首先肯定了各位校友在不同领域取得的优异成绩,并勉励道:“南开培养的学生,要有这份底气和自信,无论扎根哪个行业,都能凭借扎实的素养做出成绩。”同时,他强调,社会学是探索社会发展规律的学问,不仅为大家搭建了认知社会的基础框架,更传授了获取与分析信息的科学方法。面对当下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他老师指出,我国社会学研究既要借鉴西方理论成果,更要深度结合中国改革实际与社会发展进程,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社会学发展之路。


        白红光老师认真聆听每位校友发言后,结合现场交流气氛,着重强调健康是事业发展的底气,更是幸福生活的基石。他以多位校友的真实经历为例,指出忽视健康曾让部分人在事业高峰期遭遇瓶颈,而保持良好身心状态的校友则能更从容应对挑战,鲜活的对比让在场者深受触动,进一步引发全场对健康话题的共鸣。


        群学之光映初心,三十归叙启新程。此次毕业三十年校友返校会谈,既是跨越时光的温情相聚,更是“群学之光”的接力传递。校友们带着行业深耕的收获与思考回望母校,用真挚话语诉说师恩难忘,以赤诚之心承诺反哺助力,字里行间满是对青春岁月的珍视、对母校栽培的感恩,更彰显出学子与母校休戚与共的深厚情谊。未来,相信在“群学之光”指引下,更多校友将带着对母校的牵挂与支持,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为母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发展规划注入力量;母校也将以开放姿态、温暖怀抱守护学子理想、见证“归雁”成长,共同书写“感恩同行、共赴新程”的美好篇章,让群学薪火在代代传承中愈发璀璨。(岳阳阳 文并图)

天津市海河教育园区同砚路38号  南开大学津南校区    社会学院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