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2025级新生顺利开启大学旅程、深度融入南开文化、筑牢成长发展根基,南开大学社会学院围绕“思想引领、文化浸润、安全守护、成长赋能”四大核心目标,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系列迎新活动与新生教育工作。从富有仪式感的报到现场布置,到承载学院精神的专属新生礼,再到覆盖安全、思政等维度的新生教育与军训特色政工活动,学院全方位为新生搭建起从“初遇南开”到“扎根南开”的成长桥梁,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迎新现场:以文化为笔,绘就“初见南开”的仪式感
迎新现场以“爱国三问”精神为核心主线,通过沉浸式场景设计与互动体验,新生在报到伊始便感受到南开底蕴与群学担当。
(一)“爱国三问”主题展板:共筑集体记忆
现场设置了两块核心展板,其中“新生共答爱国三问”拼图展板创意独特、意义深远。展板围绕“是”“爱”“愿意”三个核心回答字样布局,每个区域预留位置供新生粘贴姓名与学号。随着新生陆续参与,专属标识逐渐填满文字轮廓,最终汇聚成全体新生共同回答“爱国三问”的集体印记,既强化了新生的身份认同,也让“爱国”从抽象理念变为具象行动。
另一块迎新主展板则以“心怀社稷融入家国‘大我’,青春会聚答好‘爱国三问’”为核心,巧妙串联起社会学院“欲强国家、先善社会”的院训精神与“小我融入大我”的时代号召,清晰传递出学院对新生“扎根社会、胸怀家国”的期许,成为迎新现场精神引领的重要载体。
(二)南开话剧传统:重现历史对话
为让新生直观感受南开红色基因,学院充分发扬南开话剧传统,特别安排两名2025级本科新生扮演张伯苓老校长,在迎新现场重现90年前的始业式场景。两位“张伯苓校长”与现场新生、家长、志愿者共同完成“爱国三问”的问答互动——“你是中国人吗?是!”“你爱中国吗?爱!”“你愿意中国好吗?愿意!愿祖国繁荣富强!”,声声叩问穿越时空,引发全场强烈共鸣。现场观众纷纷驻足参与,掌声与回应此起彼伏,这一沉浸式体验不仅深化了新生对“爱国三问”历史重量的理解,更实现了南开精神在代际对话中的传承。
二、新生专属礼:以心意为核,传递“群学期许”的温度
学院秉持“每一份礼物皆为精神传递”的理念,精心设计并准备了系列新生专属礼,将社科精神、南开文化与实用需求融为一体,让新生在收到礼物的同时,读懂学院的关怀与期望。
(一)社会学院新生衫:缝入青春勇气
新生衫以“丝线织记忆、针脚封青春”为理念,选用舒适面料与简约款式,寓意2025级新生身着承载期许的院衫,怀抱“一往无前的勇气”与“决不退缩的坚毅”,在大学旅程中勇于突破、探索未知,寻得人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成长惊喜。
(二)新生专属明信片:浓缩南开记忆
“公能铸魂,片纸为媒”,专属明信片将南开大学标志性景观与社会学院特色场景凝练于方寸之间,诗行间满含“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嘱托与“欲强国家,先善社会”的院训期望。学院希望这张小小的明信片,能成为新生珍藏南开记忆的载体,陪伴他们奔赴人生的“一程又一程山海”。
(三)社会学院专属帆布袋:承载社会思考
帆布袋将学院“欲强国家,先善社会”的初心与使命融入设计,既具备装载课本与笔记的实用功能,更象征着对新生“观察社会、思考现实”的引导。愿它能陪伴新生走过校园的每一段路,记录对生活真相的探索与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四)学子卡卡套:铭记学科使命
卡套以南开大学主楼为核心图案,辅以生机盎然的绿树,展现校园活力与美感,凸显南开标志性符号;下方印有“欲强国家、先善社会”字样,既是学院的价值追求,也是对新生牢记学科使命的提醒。搭配“紫”“白”两色挂绳,呼应“镜箴自鉴,怀紫白”的南开文化,愿新生在日常使用中持续感受南开精神的浸润。
(五)笔记本与笔套装:书写社科答卷
“公能铸魂,笔墨为介”,笔记本与笔套装采用质感材质制作,封面印有学院标识与“欲强国家,先善社会”字样,既是实用的学习工具,更是对新生“坚守信念、深耕学术”的激励。学院期待新生能以此记录课堂思想火花、学术探索感悟、同窗交流心得,在四年后交出一份属于自己的“社科答卷”。
三、安全专题讲座:以守护为责,筑牢“在校成长”的安全线
为切实保障新生生命财产安全,帮助新生快速适应校园生活,2025年9月8日,学院举办安全专题讲座,围绕“疫病预防、医保政策、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心理健康教育”四大核心板块,邀请校医院医生、医保经办人员、派出所民警及心理健康专职咨询师王晓娟老师开展专业宣讲,全方位传递学校与学院的关怀。
(一)疫病预防:科学防控,守护健康
校医院医生以“传染病防控”为核心,系统讲解传染病类型、发病表现、传播途径与防治措施。同时,讲座特别强调“科学看待艾滋病”,呼吁新生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偏见,以包容心态营造“理解、健康、友善”的校园氛围,既普及了健康知识,也传递了人文关怀。
(二)医保政策:清晰指引,减轻负担
医保经办人员结合新生需求,深入解读了校园医保的类型、报销范围、流程及常见注意事项,通过案例演示与疑问解答等,帮助新生快速掌握医保使用方法。此次讲解不仅为新生适应校园医疗保障体系提供了清晰指引,更有效减轻了新生的医疗经济压力,让新生能更安心地投入学习生活。
(三)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案例警示,提升能力
派出所民警借助幻灯片、宣传手册等材料,结合天津市及多所高校的真实诈骗案例与数据,剖析了“校园贷”“刷单诈骗”“冒充客服诈骗”等高发诈骗类型的手法与套路。通过“拆解诈骗流程 + 总结防范技巧”,切实提升了新生对电信网络诈骗的识别能力与防范意识,筑牢“财产安全防线”。
(四)心理健康教育:正视压力,积极调适
王晓娟老师以“互动调研”开场,精准把握新生入学初期的心理状态,随后围绕“心理健康咨询的重要性与专业性”展开讲解,有效减轻了新生对心理咨询的“病耻感”。针对本科生与研究生普遍面临的“学业压力”“就业焦虑”等问题,她提出“做好学业与生涯规划”的具体建议,引导新生主动管理压力、提升自我调适能力。此次讲座是学院响应教育部《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对新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视。
四、新生思政教育:以红色为魂,厚植“爱国担当”的思想根基
军训期间,学院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核心,结合“军事训练 + 特色政工活动”,开展系列新生思政教育,引导新生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南开精神。
(一)“三湾改编”实践活动:学党史,强信念
9月10日,学院以“三湾改编”这一重要历史事件为切入点,开展首次政工活动。社会学院团委书记、本科生辅导员朱博晨用声情并茂的讲解,辅以历史影像,为新生详细介绍了三湾改编的历史背景、事件经过与核心意义——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到“奠定新型人民军队建设基础”,让新生深刻理解了这一事件的里程碑价值。
讲解结束后,新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实践改编”:借鉴三湾改编“精简组织、明确分工”的经验,在20分钟内完成“确定班名、设计班旗、选定班歌”的任务。过程中,各班同学集思广益、分工协作,既体验了“组织建设”的逻辑,也增强了班级凝聚力。此次活动让新生在“学历史 + 践行动”中坚定了“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的决心,为其今后以“昂扬姿态、过硬本领”担当时代使命奠定思想基础。
(二)《古田军号》红色观影:悟精神,铸军魂
9月15日,学院组织新生观看红色电影《古田军号》,通过光影艺术重温古田会议的光辉历程。观影过程中,新生聚精会神,深入思考“古田会议为何是人民军队建设的重要转折点”“‘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内涵是什么”等问题。
观影结束后,连队指导员朱博晨老师结合军训实践分享感悟:“古田会议告诉我们,一支军队必须有灵魂、有纪律——这正是军训的核心目标:不仅要练队列动作,更要练作风、铸军魂。”他希望新生将观影收获转化为军训动力,以“古田精神”鞭策自己,踢好每一个正步、站好每一次军姿,让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
(三)“承爱国三问,忆抗战峥嵘”演讲大赛:话初心,答时代
9月19日,学院举办主题演讲大赛,旨在锤炼新生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凝聚团队力量,展示军训成果。比赛中,选手们以“爱国三问”为起点,结合抗战历史、南开校史与自身感悟,讲述“以青春之名承先辈之志”“以奋斗之我答时代之问”的思考。从“九十载‘爱国三问’的精神传承”,到“新时代青年如何践行‘公能’精神”,精彩演讲引发全场共鸣,让“爱国、公能、创新、奋斗”的南开精神进一步深入人心。此次大赛不仅为新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更坚定了他们“书写南开新篇章、答好时代爱国问”的信念。
(四)“纸载忠魂,声传家信”朗诵比赛:传信念,敬先烈
9月23日,学院开展“纸载忠魂,声传家信”朗诵比赛,让新生通过诵读革命先辈的家书,感受穿越时空的信仰力量。从林觉民《与妻书》中“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的家国情怀,到吴振鹏对未谋面孩子“为革命事业奋斗”的殷切期望;从赵一曼留给宁儿“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的最后嘱托,到方志敏《可爱的中国》中对“光明未来”的深情向往——新生们以饱含情感的朗诵,与革命先辈展开“灵魂对话”。每一封家书、每一段文字,都让新生深刻体会到先辈们“为理想献身、为国家奋斗”的坚定信念,进一步激发其爱国热情与责任担当。
(五)“恪守学术道德,严守学术底线”:讲诚信 育学风
10月9日学院开展了全体本硕博新生诚信教育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紧扣“学术诚信”核心主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为关键依据展开深度解读。王淼副教授结合学术领域常见场景,清晰阐释学术不端行为对个人学业发展、导师学术声誉、学校品牌形象及社会学术生态的多重负面影响,以生动且专业的表述,帮助新生从入学之初就建立“学术诚信无小事”的深刻认知,为后续学术生涯筑牢思想根基。
五、工作总结与展望
2025级迎新工作以“文化浸润、安全守护、思想引领”为核心,通过系列活动实现了“让新生了解南开、融入社科、坚定信念”的目标,得到了新生、家长及参与人员的一致认可。但也需看到,部分活动在“新生个性化需求匹配”“线上线下联动”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未来,学院将以此次迎新工作为基础,进一步优化新生教育体系:一方面,持续深化“爱国三问”“公能精神”等主题教育,创新活动形式(如结合社会实践、学术调研等),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与吸引力;另一方面,加强对新生成长需求的调研,完善“安全保障、学业指导、心理支持”等服务机制,为新生提供更精准、更温暖的成长支持,助力2025级新生在南开社会学院成长为“心怀家国、深耕社科、担当有为”的新时代青年。
南开大学社会学院团委
2025年10月
【工作简报】2025年迎新专题.pdf